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铜川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探索开展代表建议和建议办理“双评估”工作,把好代表建议提出关、办理关,推动人大代表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铜川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实现代表建议质量和办理质量双提升。
聚焦“提”,夯实建议质量根基
“杨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开发利用秀房沟、东沟煤矿周边资源的建议,属于省级事权范围。我们将转交我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请其根据情况在省人代会上提出相关建议。”“郝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农村耕地保护工作的建议与侯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内容相近,建议将两条建议合并处理。”……
——铜川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大会议案建议组工作人员正在和人大代表就建议内容情况进行沟通。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铜川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这是铜川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建议评估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铜川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质量和代表建议办理质量评估办法》从政治性、合法性、可行性三个维度对“好建议”进行界定,市人代会召开前各代表团初评、会中由大会议案建议组复评、会后由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代表建议进行联评,层层筛选把关,确保建议内容高质量。
铜川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建议113件,其中19件建议因不符合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内容过于宏观空泛或不属于市级事权范围,向代表解释说明后由代表主动撤回,3件建议因内容相近并入其他建议。最终,筛选出91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金点子”、“好建议”,为后续代表建议交办、办理等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强化“办”,让民意之花结出惠民之果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建立“各承办单位自评、政府办审评、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会同代表联评”的建议办理情况评估机制。评估重点包括承办单位解决的问题、办成的实事、完善的措施与推动的工作。评估结果分为“好”、“较好”、“较差”三个等级,对于评为“较差”或代表对办理情况不满意的,将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
两年前,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光电子集成产业园存在用水供应异常、“双回路”供电缺失等问题,影响企业生产。在铜川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聂林涛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新材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随后用水问题当年解决,但供电问题因资金等原因被搁置。
市人大常委会对该建议办理情况评估时,聂林涛代表表示对办理情况不满意。该建议被依规退回重办,并跟踪督办。经共同努力,推动政府投资630万元实施供电网架完善优化工程,彻底化解了园区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如今,产业园里多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024年,铜川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98件建议办理完毕后,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评估,对9件建议向市政府办公室进行书面督办,要求承办单位重新办理,督促问题妥善解决,受到代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灵活“用”,促进“提办”双方良性互动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在“双评估”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鼓励与约束并重机制,激励“提得好”的代表与“办得好”的单位,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建议办理情况评估结果印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时参考。同时将建议办理评估结果抄送市考核办,作为承办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参考。
“‘双评估’办法施行以来,不仅引导人大代表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提高建议质量,而且促进承办单位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落实建议办理工作,形成了‘提办’双方良性互动的局面。”铜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四新说。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